藥師幫藥學習2022-04-07 16:06:12
5月5日,,處方外流被再次提及。明顯的趨勢是,2017年,零售藥店將成為處方外流的重點發力端。
在這次“醫改”任務中也提到,要探索醫療機構處方信息、醫保結算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、實時共享??梢?,官方對處方外流的態度越來越清晰??上?,雷聲大雨點小,雖然高層劃下道道,但是政策到底怎么個執行并不清楚。
“細則,關鍵是細則,”一位醫藥零售行業人士說,“沒有明確細則,就只能看到零星幾個膽量較大的地方政府的嘗試?!?/p>
在巨大市場前景的吸引下,不少零售藥店已經做了迎接政策的準備。但是張大嘴巴并不等于餡餅已經吃進嘴里,而在必備要素方面,執業藥師的短缺將成為迎接處方外流機遇的一大軟肋。
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,2015年國內藥品終端銷售規模為1.38萬億,三大終端中,公立醫院占比69%,零售藥店終端占比22%,公立基層醫療終端占比9%,整體呈7:2:1的比例。
由于處方藥銷售必須依賴醫生開具的處方及醫囑,與總體藥品市場相比,處方藥在院內銷售占比更高。2015年中國處方藥市場規模約9900億,約占藥品總規模70%。IMS的數據顯示,2015年處方藥市場三大渠道醫院、零售藥店和第三終端占比分別為77%、10%及13%。
按照行業對醫藥分開過程中能夠流出到院外的處方量的預估,大致的判斷是未來5年內處方流出量約占總體處方量的1/5左右,并呈現較快增長。結合整體藥品零售市場的規模增長,預計到2018年,處方外流將為零售藥店帶來超過2500億的增量;到2020年,院外處方購藥將達到總體開方量的1/3,市場規模接近8000億。
從數據來看,處方外流不是簡單的數據增量的體現,它影響著整個產業的上下游,甚至可以說是對原有藥品流通結構的重塑。
包括醫藥工業企業、營銷團隊的利益分配、醫藥流通企業、醫藥自然人、醫療機構和患者在內的很多環節都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相應調整。
隨著醫改的深入,政策將進一步推進,處方藥將從公立醫院的藥房流向這樣幾個方向:零售藥店、網絡醫院、民營醫院等,其中流向零售藥店的比例會更大。
日前,柳州醫院、廣州白云山醫院開始在醫院附近指定點對點的藥店。針對處方外流到附近定點藥店的情況,德生堂董事長龍巖表示,醫藥分開后,部分處方外流到社會藥店是公立醫院逐漸降低藥占比的過程。
除此之外,醫藥零售業也開展了一些措施,在醫院附近布局藥房,或開DTP藥房來承接醫院的處方。以上藥為例,公司近年在DTP藥房進行了率先布局,根據公司2015年年報,去年公司DTP藥房已經達到了30家,收入高達24.78億元。益豐藥房、嘉事堂等企業也有相關的投資動向及戰略規劃。
對于處方外流,藥品價格的問題,專家認為,盡管醫院藥品零差價,但是社會藥店的藥價一般也不會高于醫院的藥價。因為零售畢竟是市場行為,會通過降低藥品價格吸引顧客來藥店,再進行組合服務保障自身利益。
目前,處方外流的模式主要有政府推動模式、醫院+藥店的模式、醫藥電商平臺等。其中,醫藥電商成為新生代互聯網公司公認的更具潛力的運作模式。
此前,,正式取消醫藥電商B證和C證審批,意味著醫藥電商正式放開。
但隨著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被全面叫停,醫藥電商的整體銷售進入了低谷,個大網上藥店無法抱團組成平臺,只能依靠自身流量各自為戰。一些發展較快的網上藥店,如叮當快藥、健客網、七樂康、我的醫藥網、天貓醫藥館、德生堂等在政策出臺之前仍都在積極摸索中。
來源:藍鯨健康平臺
溫馨提示:
在"藥師幫藥學習"微信公眾號首頁:
回復“小助手”,獲取【視頻課程】
回復“報考”,看最新【報考信息】
回復“答案”,獲2016【真題答案】
回復“題庫”,獲免費【試題庫】
回復“總結”,獲押題【沖刺總結】
回復“干貨”,獲海量【復習資料】
回復“導師”,添加【導師微信】
回復“成績”,即刻【查詢成績】
回復“學院”,了解【藥師幫學院】
回復“藥師”,獲取【藥店干貨】
?可下載觀看學習視頻!